如今,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AI时代——生活中处处都充斥着AI的影子,互联网上也到处都是与之相关的内容。然而,AI远没有走到像我们大多数人认知中那么发达的地步,它被捧得太高了。
AI的中文翻译为人工智能,也就是说只要是人造的、具有“智能”特征的事物,都可以称之为“AI”。——然而事实并不应该是这样。
上面这种对AI的定义没有错,但肯定是不适用于我们现今所说的“AI”。我们如今经常讨论到的AI,基本上都是生成式大模型,即ChatGPT、Sora之类的。因此总结下来,他们的共性特点便是“有自己的思想”。
当然,他们并不是真的有自己的思想,只是能够按照预定义的逻辑,对各种信息采集、学习,然后再加工出和以前不一样的东西。也就是说,我们经常讨论到的“AI”,其核心是具有生成新内容能力的程序。
依照这样一个定义来看,原本市场上那些遍地开花的“AI产品”,似乎全都得被打回原形。
举几个例子,许多厂家都热衷于将自己的家用电器接入物联网,结合房间内的一些传感器,实现设备的联网自动控制;然后在售卖这些产品时,给他们打上“人工智能”的标签来博取用户的眼球。其实这些东西跟我们口中的“AI”根本就不沾边——它的所有动作都是用户自己在APP上预设好的,并没有什么新内容的生成与输出,不过是几个if else而已。
类似的,还有那些所谓的“人工智能工厂”,充其量就是高度自动化而已,依旧和我们口中的AI沾不上边——无非就是给工厂里添加了许多传感器、把数据汇总到一个大屏而已。
还有学生们可能使用过的“科大讯飞智能错题本”,无非就是对错题进行了数据统计,然后告知你哪个环节薄弱而已。其题目与知识模块的对应关系,也是人工录入,而非程序自己判断。
同样是讯飞家的产品,还有一个叫做“智能鼠标”的东西——在鼠标里加了个麦克风,连接电脑软件后可以直接通过鼠标进行语音输入。
emm,要我看,这东西说实话,真的挺鸡肋的。现在哪个输入法还不带个语音输入功能(连Windows自带的输入法都支持),而且就为了这个功能,我还得在原有输入法的基础上,额外安装一个体积比输入法还大得多的“讯飞语音助手”,实在有些得不偿失。老老实实的把精力都花在自家的讯飞星火大模型上,不好吗?
废话扯得有些多了。 总之一通分析下来,市场上的那些“AI产品”,其实跟以前真的没什么两样。
现在的AI,似乎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,没有什么足够的、令人兴奋的创新——生成式AI只能产出一些我们勉强可以在网上阅读的东西,没有什么可以带入实际生活中的地方。并且由于这些AI本质上是采集、加工信息,它们生成的东西大多都是我们以前看到过的、很碎片化的东西,没有什么营养。
因此,人工智能距离普及到我们的生活当中,还很遥远。更不必说前阵子某个小丑还在放话“未来的世界没有程序员这个职业”——这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个不成立的结论;就算成立,在这位小丑入土之前也不可能实现了。
(至于为什么我对这位抱有这么大的敌意,大家可以自行去看看这篇文章中他曾说过的话。我承认在这位初创他家产品时我很佩服他,但这并不妨碍我对现在的他感到恶心,人心是会变的)
也就是说,互联网的内容主要产出者依旧是那些愿意认真思考、潜心书写的人(比如你我)。AI写出的内容或许可以博取很多流量,但却不会引发读者共鸣,不会让他人露出深有同感的会心一笑。
9 条评论
目前的AI也只能做到辅助工作,提高工作效率,降低学习成本,无法替代人工。
目前国内的这些,还是炒作的成分太高了,而且国内的AI产品再怎么宣传实际用起来都比国外效果的差得远。更别说还有各种层面的“限制”。
国内的文心一言和腾讯的混元大模型还有其他的,感觉一点用没有。不过ChatGPT还是有点用的,昨天尝试用文心一言和混元大模型写一个Typecho的插件,只给我如何自己去写,我不会写。而ChatGPT直接告诉我在什么目录创建什么文件,名字是什么,文件里的代码是什么,代码也都有注释。感觉还是不错的。
再加上国内那令人难评的备案制度,更是大大制约了大模型的发展。目前国内懂点代码的大模型,也就阿里的通义灵码
现在很多人工智能本质上就是多写几个if,用“智能”之名,无“智能”之实
是的,市场上大部分的所谓人工智能产品,不过是在强蹭热度,诱导消费者购买
赞同博主观点
又遇到一位博客圈大佬
现在AI写的内容还是差点意思,还需要数据量的提升
现在消费者心目中对“人工智能”的定义多以“机器学习”为主,而很多商家将字面意思的“人工智能”(有“人工”也有“智能”,就是没有“人工智能”)和以“机器学习”为主的人工智能进行混淆以此来让自己的产品拥有“人工智能”的噱头。“人工智能”一词本身就是来源于英文的直译“Artificial Intelligence ”,它涵盖的技术包括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,但绝对不包括某些商家所谓的,字面的“人工“,”智能”,说白了就是在玩文字游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