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应该是我拥有个人博客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断更。

从前,我一直认为每隔一段时间,停下来、静下心来,去思考、去总结,是一件不算太难,而且很有意义的事。

但如今,这件事就这么波澜不惊地发生了。像午后空荡的街道上突然窜过一只瘦骨嶙峋的流浪猫,没人会特意停下脚步多瞧它两眼。

是我忘了还有博客这一方净土的存在吗?不,没有。我经常在夜深人静之时突然感悟顿发,想立刻起来写文一篇。但每次,都毫不例外地败给了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困乏。

在我看来,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疲惫。是从眼里闪着光、觉得“什么都能做成”的劲儿,一点点滑向“原来好多事我都无能为力,好多东西也没那么值得”的无奈里。

“意义”是一个玄之又玄的词,它没有什么明确的定义。例如一块普普通通的面包对于饥饿的流浪汉来说,是能救命的宝贝,攥在手里时指节都发白;而对于一个每日三餐都能吃到山珍海味的人来说,只是桌角上随手能推开的碎屑,连多看一眼的必要都没有。

而在某些与人生相关的思考中,“意义”的层次将进一步拔高。它不再是“赚钱的意义是为了解决温饱”这么简单,而是逐渐走向了“我努力赚到的钱能为我带来什么精神价值”这一层次。

于是乎,思维的重心可能不再是物质条件,而是变成了精神需求。可偏偏现实总爱泼冷水:自己只是普通家庭出身,抛开眼下的学业或工作,自己既没多余的时间,也没攒下能“任性”的钱,那些想了无数次的“精神追求”,像挂在天边的月亮,看着亮,伸手却连影子都碰不到。

一种失落和迷茫,就此产生——自己所做的绝大多数事,早就和从前的理想岔开了道,而且越走越远。

说从前的理想太飘、不落地也好,说现实太硬、撞得人疼也罢,到最后,都只能咬着牙慢慢适应,把“不完美”这三个字揉碎了咽下去。

可这份 “接受”,从来都带着代价。从前攥着拳头说“一定要做到”的事,现在再想起来,会忍不住嘀咕一句“做了又能怎么样”;从前对世间万物都满是好奇的那股心气儿,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点磨没了——就像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,被水流冲得越来越圆,最后连自己都忘了原来的形状。

或许往后的日子里,我还会在某个深夜突然被一阵感悟拽醒,也依旧会偶尔败给身体里那股散不去的困乏,没法立刻坐在屏幕前敲下文字。

但我想,没关系。不用急着逼自己找回从前那种 “必须写点什么” 的热情,也不用纠结一篇博客到底要有多少 “意义”。等哪次睡前的困意轻一些,等什么时候心里的想法攒得满一些,我就点开那个熟悉的编辑器——哪怕只写三五行碎碎念,哪怕只是记录下此刻的迷茫与疲惫,也是和这片博客净土的重逢。

毕竟那些没说透的思考、没放下的理想,哪怕暂时被现实压着,也该有个地方,安安静静地躺着。

点个赞吧~ 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