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情应该是视觉中国因与个人摄影师戴建峰出现版权纠纷而起的,不得不说视觉中国把自己推进舆论的漩涡真的很有一手。
8月15日下午,戴建峰的微博账号“Jeff的星空之旅”发布了一条博文:“今天收到了@视觉中国打来的电话,说我的公众号侵权使用了他们173张照片,还要赔偿他们8万多元!而当我打开(告知函邮件)内容一看,这些所谓的‘侵权照片’竟然都是我自己拍摄的作品。”
这个场景怎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?似乎视觉中国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吧。不过这件事还是牵扯到了有点复杂的版权关系,我也不好用一刀切的态度去评价。
当天晚上,视觉中国发布微博回应:“经过初步核实,涉事图片系该摄影师授权图片库Stocktrek Images进行销售,Stocktrek Images又将相关图片授权给Getty Images销售。视觉中国作为Getty Images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合作伙伴,拥有对包括涉事相关图片在内的完整的销售权利,涉事图片的销售授权链条清晰完整。”
第二天上午,戴建峰继续发布微博:“已与Stocktrek核实,对方明确告知,视觉中国无权销售我的作品,也没有我作品的任何版权。Getty也无权将我的作品再次转授。”
之后,Stocktrek公司表示,一小时前视觉中国代表已致电该公司,公司也明确通知,需要从视觉中国网站上删除戴建峰的相关作品。
此后,在视觉中国网站上已无法检索到戴建峰的相关作品,可能是已经下架了。8月17日,视觉中国表示,目前Stocktrek Images及Getty Images均未直接通知视觉中国下架该摄影师作品,考虑到当前情况,视觉中国先主动下架。“主动下架”的原因,是基于对摄影师本人诉求的尊重。
本以为这场闹剧差不多该结束了,结果又出现了更戏剧性又令人反感的一幕。
8月18日中午,戴建峰再度发了一条微博:“刚收到了一个私信,威胁我,若不给视觉中国道歉,将杀我全家。现我已报警!我必定通过法律途径,依法维护我的正当权益!!!”。同时,戴建峰还附上了一张私信截图。
随后不久,视觉中国转发上述信息,并作出回应:我们支持 @Jeff的星空之旅 报警,反对任何人利用网络进行人身威胁,不支持任何非理性的言语以及行为。
我先来以我的角度讨论一下这件事。先抛开这位摄影师有没有权利使用自己作品的论点不谈(当然,也有消息说使用作品的主体是这位摄影师名下的公司而不是他本人,不过这并不重要),视觉中国有没有这些作品的版权,有没有资格要求他人“侵权赔偿”似乎是一件更重要的事。
从上述两人的微博中,不难看出视觉中国应该是没有这个资格的。摄影师将自己的作品授权给Stocktrek Images,然后Stocktrek Images又将相关图片授权给Getty Images,这个过程是没有问题的,这两家公司应当都是拥有合法作品授权的。
而视觉中国说明自己拥有授权的原因就显得有些可笑了:“视觉中国作为Getty Images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合作伙伴,拥有对包括涉事相关图片在内的完整的销售权利”
好家伙,还真是“销售授权链条清晰完整”,不见棺材不落泪。视觉中国怕不是根本不懂“合作伙伴”和“授权经销商”的区别,亦或者是“懂装不懂”吧。什么时候合作伙伴的权利这么大了,别人的授权都可以心安理得地当作给自己也授权了。
这样算下来,视觉中国对于这些作品可谓是连毛都没有,更别提销售、索赔了;兜了一圈,结果是自己在侵权、钓鱼。至于视觉中国接下来的一系列解释说明和“主动下架”,不过就是在死要脸面、避重就轻。
回顾以往,视觉中国的这类操作也不在少数。最有名的事件是2019年4月10日晚9点,全球多国科研人员合作的“事件视界望远镜”项目发布首张人类拍摄的黑洞图片,次日4月11日,视觉中国即宣称对“人类首张黑洞照片”拥有版权,引起行业热议。同日,共青团中央更是将视觉中国把国旗、国徽版权列入自己公司提出公开质疑。
B站“差评”也遇到过这种事。视觉中国要求其赔偿“侵权图片”的四万余元,而这些图片是他们早就在别的图库购买过了的。问及视觉中国时,对方表示“不知道”。
综上,视觉中国一系列令人反感的操作,归结下来基本上就是乱揽版权、钓鱼式发函。
他们不管对于作品自己有没有合法的版权,统统当作自己有,反正“版权”越多越方便坑钱,出了事到时候再解释糊弄过去也不迟;对方有没有侵犯自己的版权也不重要,权当侵犯了直接钓鱼索赔,钓到一个是一个,出了事一句“弄错了”或者模棱两可的回答糊弄过去就了事。如此轻松又快速的赚钱方式,何乐而不为!
早些年是知网,如今是视觉中国,还有更多更多没被曝光的平台、企业。中国这种“无下限式唯利是图”的风气,是该好好整治整治、深刻反思反思了。
2 条评论
胡乱发函并没有什么成本,即使被发现发错了,一般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。
但是一旦碰瓷碰对了,那就赚了一大笔。正因为这种不对等,才造就了这种模式如此猖獗。
归根到底,还是钻了目前体系的空子。
现在国内有不少批评国外太资本主义的声音,但如果去认真对比一下,不难发现国内部分企业要比国外的企业过分的多。
那些牵头痛批国外企业的某些国内企业,往往才是最没资格说别人的,搞这些噱头不过还是为了自身的盈利。